讲话致辞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精选多篇)

时间:2024-03-28 17:44:20
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精选多篇)[此文共19494字]

第一篇: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文章标题: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

五”规划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明确指出了“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明确指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坚持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的力量来源于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也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强调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四项原则”思想指导下,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个必须”: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在长时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助推器。如果国家的自主创新不足,就很难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强劲的动力支持。为此“十一五”规划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四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是只有城市的发展,而没有农村的发展;不是只有一个或几个重点区域的发展,而没有所有区域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实现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统筹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落实。

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面对我国正经历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一五”规划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即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六是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

(二)总体目标

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一,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4年翻一番。最新的2014年版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折算(即以所谓实际数字)为840美元。这是中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2014年底,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达到1000美元。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680美元。

第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简单地说,所谓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就是指每创造一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根据惯例,一般以生产一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标准煤吨数作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从中国环境资源信息网得到“十五”计划制定时的数据(具体数据尚未统计出),预计“十五”期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以1990年

不变价)由2014年的2.77吨标准煤下降到2014年的2.2吨标准煤。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标,到2014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以1990年不变价)将约为1.76吨标准煤。

第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一般而言,一个经济强国必须要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企业,作为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我国的名牌优势企业集中在服装纺织、轻工制造和电子通讯类产业,先后出现了海尔、联想、华为、春兰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今后,我国企业发展必须走加大科学技术含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道路,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争取有更多业绩良好的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今后,我们将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推进“走出去”战略,是“十一五”规划的一大亮点。“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行使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更是形成中国式跨国公司、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近几年,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如中石化、海尔、春兰、联想等)主动走向国外,已形成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初具跨国公司雏形。此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进一步融入国际 ……此处隐藏15983个字……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各类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可区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从规划的内容和时限上看,中长期计划包括:①企业人力资源总体发展的战略规划;②企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规划;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规划;④企业人力资源技能开发规划;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规划;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等。

短期计划包括:①年度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计划,即人员补充计划;②年度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与评价计划;③年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计划;④年度企业劳动组织调整计划;③年度企业定编定岗定员与劳动定额计划;⑥年度企业员工薪酬福利保险与激励计划;⑦企业人事调配晋升与离退休计划;⑧年度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计划;⑨其他短期计划,如劳动关系调整与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计划,员工满意度调查计划等等。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总体规划。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内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使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规划的重点和中心。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又具有动态性,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额定员、员工素质测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而人力资源规划又对企业人员的招聘、选拔、考评、调动、升降、薪酬、福利和保险,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开发,以及企业人员余缺调剂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步骤与方法,作出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充分显示

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战略规划是从企业竞争战略的总体布局出发,确立方针、政策和策略,寻求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战略规划的期限很长,可以管五年,甚至是七、八年以上的时间。而其他单项的人力资源计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具体体现,这些计划是它的实施计划,具体的支持计划。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目标的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这些计划实施完成的程度。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从内容上看,可以区分为: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和员工开发规划等四类规划。

1.战略发展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的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的计划。

2.组织人事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下属概念,它包括内容很多,如:

①组织结构调整变革计划。即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诊断,发现组织机构和部门结构现存的问题,围绕企业组织调整和变革的目标、措施、步骤、方法和期限等内容所制定行动方案。

②劳动组织调整发展计划。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计划的要求,通过对劳动分工与协作方式,工作地的组织状况,工作轮班方式和工时制度,以及技术工人的素质状况和结构特点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为提高工效实现劳动组织科学化所提出的具体的措施计划。

③劳动定员定额提高计划。劳动定员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限额。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企业应适时地制定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计划,它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有效贯彻按劳付酬原则,激励员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④其他的计划。如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计划,即人员补充计划;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与评价计划;员工薪酬与激励计划;人事调配晋升与离退休计划;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计划等等。

3.制度建设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法律保障,企业要保证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吸引、录用、维持、评价、调整、发展等六项基本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员工开发规划。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它包括:企业全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计划,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计划、专门人才的培养计划等等,这类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员工个体素质,增强企业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按照我国的习惯,使用“人力资源计划”这一术语时,一般是专指企业短期的具体人力资源计划,而使用“人力资源规划”这一术语时,一般是泛指企业中长期的各类人力资源规划。按照英文经典的解释:planning一词除指“计划”过程,还可以理解为“策划”或“企划”的过程。因此,在我们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应当明确加以界定。

三、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概念的正确表述

根据以上各种国内外教材、专著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解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满足企业组织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

3.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适才适时适所,确保各类适用的人才(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动态的平衡。

4.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地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素质,不断增强企业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5.人力资源规划是将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连接在一起,并且把这些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整合在一起的连接线,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珠联璧合的关系。

6.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平衡和协调企业外部与内部劳动关系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涉及到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大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积极协调好企业中人与物(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的关系)、人与人(各类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人与事(劳动者与日常人事管理活动关系)、人与组织(劳动者与团队、企业的关系)等多种关系。

7.人力资源规划是通过计划信息、计划预测、计划平衡、计划决策、计划实施和计划反馈(检查)等多个阶段实现的。

8.人力资源规划具有预见性 (前瞻性)、战略性、动态性和系统性。

通过上述的分析,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可作出如下表述:“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根据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供求预测,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适才适时适所,有效地激励员工,不断增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过程。”

《正确理解十一五规划党课材料(精选多篇)[此文共1949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鹰瞰范文网 www.yinca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