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校本课心得体会
4月2日,校本培训,县教委组织全县小学教师在冠星小学听了三节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展示。这三位青年教师分别来自武训实验小学张蕾,实验小学的林艳丽。他们的课精彩无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很多
第一,教态自然,教学功力深厚。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第二,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和“做”,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几位青年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老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他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第三,运用实践性活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
这一点我觉得提的很好。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利用好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颜红梅老师的数学课上和时超老师的语文课上的学与动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总之,在每节课中,都能感受到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快。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第二篇:校本课心得体会
校本课心得体会
张炳德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学校特色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展望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
(一)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
校本课程开发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校的开发思路定位不准,大部分学校把开发思路确定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创办学校特色的抓手;二是根据教师的特长来考虑学校该开什么样的课程。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就有问题了,即我们把学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喜欢吗?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吗?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大人们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值得反思了。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校本开发的重要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互动体,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一批具备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参与和支持,目前正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支持,而使得校本课程开发举步维艰。在调查中发现,百分之四十四的教师因为自己在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上的欠缺,拒绝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也是教师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建立有效的机制,使教师专业发展与
校本课程开发同步十分重要。从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案例来看,那些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的确在开发中得到了较好发展,他们的成长除了得益于学校矢志不移的培训外,更大的原因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第三篇:听词汇课的心得体会
听词汇课的心得体会
一 我对于词汇老师课的感想
首先,老师在来晚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马上开始正常进行课程这样的心理素质是值得我学习的。
其次,对于老师的讲课方式我觉得值得借鉴的地方有:
1. 老师对于重点的词缀反复强调以便学生记忆。
2. 老师每讲一个单词会让同学们一起朗读,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让同学在困倦的情况下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
3.词汇的讲解方式除了词根联想,,还有谐音联想,希腊罗马神话的插入,外加网络流行的语言使整个词汇讲解更加精彩。其中还有中西文化的对比,使老师更有魅力,以前学过课本的联想,让学生有共鸣,其中有设计让学生猜想的东西,这样不但更有深度,而且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不仅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有参与。整个单词的讲解和单词本身的融合非常自然。
4.老师的语言衔接自然,“同学们记一下,好,来看新主线单词,肥料化肥过后,g的部分我们就暂且看到这,来看h的第二条,好。可以,我们这两个赞成就说完了,来看我们的鬼神系列”使整个课堂讲解那么自然和连贯。
5. 老师会讲一个单词的两到三个意思,但会着重强调考研中单词的意思。让同学觉得更有可听性.
二 我的感想
1..听了老师的课让我更加拓宽了自己的讲课思路,我觉得自己之前的讲单词的想法过于局限。或者说形式过于单一。自己的讲课方式还有待改进。
2.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讲课的不足,光一个讲课“自然和顺理成章”就值得我对自己每个要讲的点进行精心的设计。我觉得自己的衔接过于生硬。而且我也发现自己讲课只自己讲,并没有给学生参与进来的机会,就像刘老师说的,同学会觉得老师自己什么都会,自己什么都不会,这是我在讲课中忽略了给学生一点小成就感的机会,让同学参与进来课堂效果会更好。
3.还有我自己在课堂上还放不开,总觉得是有什么东西压抑着自己。在自我方面还有待提高,总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定位自己的风格。
我知道自己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但我会改进的。朝着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一步步努力。 最后,我会抓住和好好利用每一个讲练的机会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的,去变成一个better me.
第四篇:听习作课心得体会
听“塔城地区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研讨课”后感
塔城市阿西尔乡中心校:刘小荣
2014年4月22—23日,我去额敏三小参加了“塔城地区的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教研课”,主要是五县二市优秀教师的习作课的教学。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因而形成了学生习作难,教师教学难。在没有参加这一次的习作教研课之前,作文教学对于我来说是最头疼的课,课堂上我常常是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如何下笔,面对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我便是手足无措。通过参加与这一次的习作教研课之后,让我茅塞顿开。仅仅两天时间,让我对习作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对习作课的教学有了新的看法,让我对习作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两天下来,收获颇多,特别是听了咱们塔城市四小的王翠英老师的《人物对话》习作课后,她的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有所动。这堂充满情趣的作文课堂真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作文课就是应该这样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紧扣提示语,分段描写人物对话。
有人说:“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课堂上王老师还把学生处于习作的主体地位,看作是习作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当学生写完一段对话时,王老师还让学生演一演自己写的对话。小学生的表演欲强。都在认真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下提高了,学生一下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又觉得作文课就是应该这样让学生感 1
兴趣,只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才能更好地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不断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才能越学越积极,越学越有劲。而这些我们的王翠英老师做到了!
在塔城地区的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教研课活动过程中,其他县市的老师也非常出色。这些教师自身的语文底蕴很深厚。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规范、生动、风趣、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在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及时抓住优点和不足进行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或纠正。在这方面显得应对自如,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次研讨课中,个别教师还关注到了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有的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如果发现错漏之处,自己进行修改。还有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修改,评选出优秀文章或段落,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完成试写初稿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既使学生习作反馈信息快,又让他们参与评改,学习运用恰当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习作评改真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整堂课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某一方面的奖项。在无形中让他们明白了习作修改并不可怕。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学生爱上了习作评改,并且学会了从哪些方面去评价自己的习作。 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另外,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都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必有所感,而有所感就会动其情,动其情则辞必发。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总之,这些老师的作文课是很有创意的课,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认识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给我很大启迪。真的是好久都没有这种心灵上的触动了,这次听”塔城地区的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教研课”对我的习作教学而言真的是赋予了很大的意义,我不得不发自肺腑的感慨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啊!
第五篇:听评优课心得体会
参加2014年省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21日我参加了在德州市第九中学举行的山东省初中数学优质课的听课学习活动。3天时间由各地市优秀数学教师展示了21节数学说课,9节数学课堂教学,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2014年11月21日,我们参加了优质说课评选活动,分别听讲了菏泽市王老师的《轴对称》、济南市宋老师的《确定位置》、临沂市张老师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枣庄市曾老师的《生活中的旋转》、泰安市李老师的《梯形》、菏泽市李老师的《等腰三角形》、济南市宁老师的《从梯形倾斜角度谈起》、寿光市赵老师的《用相同的多边形拼地板》、滨州市袁老师的《不等式及其解集》等十一位老师的说课。每位老师大都从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联系;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二、学生学情分析;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时间安排;六、教学设计理念等几大方面进行说明。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菏泽的王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手段展示轴对称的优美图案,给每一个学生及教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济南市的宋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对教材分析的淋漓尽致,体现了教师高深的教学素质;临沂的张老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提出的问题富有探索性,能充分的引起学生的探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泰安市的李老师,教学设计独特有效,从原来学过的“七巧板”入手,让学生利用其中的几部分进行拼凑,动手操作,探索梯形的定义、性质及辅助线的做法,这样设计,既能复习旧知,又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新知。独特匠心,令人佩服。寿光的赵老师语言清晰,语速适当,其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课,让每一个教师耳目一新,对这种课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总之每位老师都做到了一下几点:
1、 深挖教材,重点突破
2、 说理有据,层次清楚
3、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4、 教学过程,科学有趣
2014年11月21日,我们参加了优质课评选活动,菏泽的张伟强老师、威海的周静老师、日照的杨玲老师分别执教了《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课;泰安市的张伟老师、潍坊的郑秀
娟老师、滨州的赵翠英老师分别执教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济南市的邵胜林老师、枣庄市的崔华老师、莱芜市的韩淑琴老师分别指教了《不等式的性质》一课。
菏泽市张老师的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古代碾米现代吊车等图片,引出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导入新课,这样使学生意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威海市的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验证结论的正确性,首先利用天平验证不等关系,给学生一直观感受,接着利用数轴进行验证,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结论;日照市的杨老师教学中充分运用类比思想,通过与原学旧知等式的定义、性质比较得出不等式的性质,并及时引导学生去进行比较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巩固新知;泰安市的张老师的教法直观形象,他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制教具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最令人难忘的是济南市历城二中的邵老师,他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图片,设计了二人斗智斗勇的问题,吸引住了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使学生轻松的去获得知识,邵老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探索、验证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理念。
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第二、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很多老师把教学过程建立在了现实生活的一些(请继续关注好 范文网www.)问题中,让学生从现实中的一些事情出发,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枣庄市曾老师通过丰富图案设计引入到《生活中的旋转》一课中,通过研究图形的生成过程,将数学融与生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所有参赛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都是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
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例如日照的杨玲老师执教的《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课中,并没有延续老的教学理念,而是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精神,在娓娓道来中提出问题,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用于创新提出新的问题。在课后小结中,当她问学生“你通过这节课学到什么”时,学生答到“通过这节课让我们明白了,学习数学并不止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为了发现问题”。
本次学习,虽然是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收获颇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本区数学质量的提升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长清七中:张刚
2014年11月25日
向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听立标课心得体会
听示范课的心得体会
听习作课心得体会
听数学教研课心得体会
听江老师示范课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