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时间:2024-03-15 02:13:18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此文共24000字]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 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 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14]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 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 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 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 ……此处隐藏21433个字……浦县成功举办主题为《生态农业病虫无害化治理——科学安全说“禁药”》的广西第六届《植保进农家》大型电视科普活动,以合浦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为平台,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禁高”后广西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对策、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禁高”的有关法律法规。整个活动实况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在广西电视台连续播出,并将电视专题片刻录成光盘作为宣传培训资料下发全区植保系统。

三是以现场为主形式的大众宣传培训。按照区域治理要求,在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各级植保部门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动员培训,并制作成电视节目播出,指导面上大区防治工作开展。自治区组织大规模防治动员培训现场16场(次),在水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关键时期,深入合浦、临桂、邕宁、柳江、玉林等地现场培训和动员开展群防群治,拍摄应急防治电视指导节目播放,为及时有效控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及其效益

(一)

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推行“春季农田为主,统一毒饵诱杀;秋季农田农舍并重,分区分类控制”的技术策略。春季推行毒饵诱杀的“统一行动、全面围歼;选好药剂、正确制饵;因地制宜、有效覆盖;饱和投毒、药饵到位;查遗补漏、扫除残鼠;常年监测,巩固灭效”全套灭鼠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抗凝血杀鼠剂敌鼠钠盐、杀鼠醚及毒铒站控鼠技术。2014年全区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175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1500万元。

(二)

农业防治压基数

1、压低害虫基数和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及时春耕灌水、犁耙沤田,压低越冬螟虫源基数;打捞浪渣,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纹枯病菌核;收割后,及时销毁带病稻草,或堆放在远离稻草的地方,或沤制完全腐熟的堆肥;搞好种子消毒工作,用使百克等消毒,预防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全区全年实行种子消毒约410亩次,新增纯效益6500万元。

(三)科学用药控制为害。(1)坚持达标防治。(2)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3)巧用防治策略。采用“兼治”、“挑治”方法,尽量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巧用“治小田,保大田”,做好秧田稻瘟病、稻瘿蚊、三化螟的防治工作,减轻大田为害;通过“压前代、控后代”压低上一代的数量控制下一代的发生为害。实施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为主的早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40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80000万元;实施以三化螟、稻瘿蚊、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为主的晚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3600万亩,新增纯效益72014万元;实施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约19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0700万元。此外,在螟虫盛发期,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蛾类成虫,减少发生基数,全年推广面积约8万亩,新增纯效益160万元。

四、水稻病虫防治补助经费使用情况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质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稻种植比例稳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虑;育秧方式的变革,“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统一,田间苗情复杂;效益农业迅猛发展,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加上气候变异,如去年秋冬以来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全区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局部流行性部还发生偏早、为害严重,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灾变风险不断增大,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运作高效、反应快捷、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病虫防治机制也尚未形成,应急防治工作尤显被动。

2、群众施药防治病虫害观念根深蒂固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有较大负面影响。

3、全区各级财政普遍困难,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工作开展难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陈旧落后,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开展不平衡。

4、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地方经营政策不一,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假冒伪劣或陈旧失效农药时有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防治成效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

(二)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的对策建议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治手段,增强技术创新和贮备后劲,创新防治技术模式和以民为本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使水稻害虫综合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控制新阶段。

1、加强重大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控制能力。总体上,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已较为成熟、规范,但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应急防治体系和手段亟需健全改善。立足于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推进集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试验和安全使用于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基础。

2、加大救灾减灾投入力度,创新重大病虫防治实施机制。水稻重大病虫灾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大局,是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和治理的自然灾害。因此,立足本职,形成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制度、专项基金机制和资金追加制度,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减灾救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是实现对水稻重大病虫持续控制的关键所在。

3、加强技术协作和攻关,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开展国际、省际间的技术协作和攻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水稻重大病虫灾变与成灾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和作物品种抗性监测,着力开发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中心的关键防治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并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并与时俱进推进测报防治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力求病虫预报技术简化与准确率相统一,防治技术模式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

4、切实抓好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户,基于ipm理论和参与式发展思想,开展以田间学校等现场方式为主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是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突破综防技术及一切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颈瓶的唯一之路。一是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水稻ipm的有关项目;二是形成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制度,抓好示范样板建设;三是以技术现场为主要形式(请您支持:wwW.)开展农民培训和防治战役的发动实施,突出关键防治技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的示范和宣传培训;四是在信息农业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资源,推进防治指导网络化、可视化和咨询智能化进程;五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有效协调解决病虫大区统一防治与农民分散经营的矛盾,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2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此文共24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鹰瞰范文网 www.yinca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