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社会调研报告会计(精选多篇)

时间:2024-03-08 19:41:26
社会调研报告会计(精选多篇)[此文共12891字]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社会调研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社会调研报告

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1、宏观需求分析

就全国范围而言,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加大。2014年,人事部宣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正式启动,同时,关于毕业生需求情况的排行榜也首次公布。在2014年11月21日-27日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期间,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招聘岗位将达到43.6万个。其中,需求排在前10位的专业分别是: 1,市场营销、销售、公关; 2,计算机、网络; 3,财务、金融、审计4,建筑; 5,电子、电器、通讯; 6,教育、培训、家教;7,机械、设备维修; 8,外语、翻译; 9,经营、管理、策划; 10,人力资源管理、行政。 前10位专业的招聘数量占招聘总数的70.5%。

从专业类别来看,市场营销等专业仍然是人才市场供求的第一位,求职人数和招聘职位数基本持平。从全国情况来看,财务、金融、审计(含会计)专业就业前景排在第三位,我们通过对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起点低,加之国家税制和财务的要求,急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这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一次非常好的机遇。所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2、长株潭区域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14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

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14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第一类: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第二类: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第三类: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第四类: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 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二、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论及毕业生将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教学计划中明确人才的培养规格,其基本要求为:

①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财务管理意识,按照《公民道德基本建设纲要》的基本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具备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职业技术素质

③要求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理论及实用范围较宽的专业技术知识。主要是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和知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及审计、证券分析的能力。

④要求具备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基本技能。主要是珠算、点钞、日常帐务处理的能力。

毕业生除能够获得本专业毕业证书外,还要求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在身体素质方面:通过在校引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知识结构方面的要去如下:

a.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与法规;

b.熟练掌握会计、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技能

c.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理财、统计及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的实用理论和方法。

d.掌握本专业所需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e.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f.掌握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知识。

g.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

在能力结构方面的要求如下:

a.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的能力。

b.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c. 具有从事中小企业日常业务管理(企业策划、行政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

d.具有统计分析的能力。

e. 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的能力。

f.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g.有阅读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至少取得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h.至少取得1个本专业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i.具有较强的社交公关能力。

j.其他特长能力(运动、艺术、文学、汽车驾驶等)。

综合以上的分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在横的方面应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上,而在纵向上则应定位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即面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会计技术人才。

三、市场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对于学院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也 ……此处隐藏8523个字……管理研究 ,2014年02期。

5.明洪盛:《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财会通讯,2014年24期。

6.李艳萍:《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对其分析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河南农业, 2014年15期。

7.李慧:《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17期。

8.赵玲莉,尹晓莉:《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8期。

[美]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表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陈锦福译,1996年12月李海波,《财务管理》,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6月;刘艳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12月;陈志新,《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石油化工建设,第29卷第2期。

第四篇: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调研报告——会计电算化

一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核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不但要求用计算机代替算盘、计算器完成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代替手工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处理、工资、固定资产、销售、应收、应付等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而且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和组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还涉及会计、财务决策、计算机审计的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各方面对会计所提供经济信息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质量上要求有更高的精确度、正确性、相关性、适应性和及时性。传统的手工会计用纸、笔、算盘和计算器的操作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技术和方法。1954年10月,美国通用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的工资,从而引发了会计处理工具的变革。当时,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程序设计复杂、能够掌握这门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性能的迅速提高、价格的不断降低,特别是微型机的产生和发展,使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开始普及。对经济活动原始数据的手写笔录演化成电子计算机的键盘输入。计算机的磁盘和存储器代替了传统的账册功能,传统的手工会计的数据重复转抄和繁琐的计算有计算机快速完成,传统手工会计的凭证、账册、报表也都从电子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中产生。以微型机为主题,以网络通信为数据传递方式,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 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 , 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局面。盲目、孤立地投资开发会计软件 ,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会计软件的市场基础。到 80 年代后期 , 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研究 ,认为仅有会计软件的规范化和通用化还不够 , 必须实现会计软件的商品化和服务的社会化 , 并解决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进入90年代 , 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评审、实施等管理规章 , 大批由业务主管部门主持开发的软件或商品化会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

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等因素综合分析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982 年以前 , 属起步阶段。1979 年财政部拨款 50 万元用于长春第一汔车制造厂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 , 1981 年 8 月在财政部、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 , 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 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

第二阶段 , 1983 年到1988 年 , 属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 , 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 , 微型计算机进入许多应用领域。

第三阶段 , 1989 年至今 ,属普及与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 , 在财政部的支持下 , 业务发展很快 , 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限制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具有多态性。

可以说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过程 , 是从单项数据处理 , 发展到全面应用计算机 ,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是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操作并行 , 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 , 靠计算机独立运行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任务的过程;是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 , 发展到用计算机汇总并报送会计报表 , 为国家宏观经济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是从最初采用原始的软件开发方法 , 发展到运用现代软件工程学方法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 是从单家独户开发会计软件 , 发展到设置专门机构 , 集中专门人才 ,开发通用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

一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核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不但要求用计算机代替算盘、计算器完成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代替手工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处理、工资、固定资产、销售、应收、应付等会计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而且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和组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还涉及会计、财务决策、计算机审计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等所有与计算机和网络在会计中的应用有关的工作。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一次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它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工作规范化,提高管理的质量;充分利用信息,促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体系;促进审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 科学化 ,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会计电算化也为会计工作带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它加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科学化、 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实现社会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提高社会效益。也是我国会计工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针对现存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从而更广泛、 更深入地推行会计电算化。

第五篇:会计实习调研报告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本学期初,我们乐于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会计实习。

《社会调研报告会计(精选多篇)[此文共128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鹰瞰范文网 www.yinca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