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坚持立德树人为统领,以办百姓满意的教育为目的,以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国学教育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继续推进以德育为先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改革;以名师工作室为教研龙头,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师资建设,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办学特色化、管理精细化,努力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教育品牌,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足课时,开全课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综合)设置课程。开齐国家课程科目,不随意增减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滨州市中小学作息时间。我校音体美课程都能够开齐开全,初中音体美全是专职教师,小学体育是专职教师,音乐和美术是老师们兼职。我校的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始,开设率达到99%,只有极个别演示实验受场地特殊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在滨州市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组织的全市教育质量抽测中,我校代表沾化区农村学校参加了抽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校立足实际,并积极联系区教育局电教站,开设了无人机、七巧板、航模等学校课程。以上课程的均在市级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本学期,配备专门指导教师,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比赛。现大多数学员都能平稳控制固定翼自由升降、平衡、障碍飞行、空中360度转体等中难度动作。这在当地普通的乡镇中学尚属首例,区宣传部和电视台为此曾到校进行过专门的采访和报道。这样课程,活跃了 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德育为先,质量至上,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心,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沃土。把学生培养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务。我校的校训定为“崇德、守礼、尚学、启智”,将“崇德”、“ 守礼”毅然放在了首位,着力打造以德育为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努力创建特色化学校。
1、加强师德建设,引领教师做“四有”的好老师。深度挖掘教材,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增设校本德育课程《小学生文明礼仪》、《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逐步打造以“崇德、守礼、尚学、启智”为校训、以“崇德”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
2、坚持营造育人环境,努力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理念,让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校崇德楼大厅及各楼层北侧是国学经典教育和新教育理念宣传语,各楼层南侧是习惯养成教育,各楼道则是健康人格教育。我校启智楼大厅是我校校训:崇德、守礼、尚学、启智,楼内是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踏进教学楼犹如置身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随处都可感受到古人谆谆的教导。
3、开展各项活动,拓宽德育渠道,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学生开展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规范教育,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诵读比赛、课间操会操表演等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学规范、守规范、实践规范的意识和潜能。
4、力抓班主任队伍建设,使学校德育工作脚踏实地、富有实效。多渠道,多载体培养年轻班主任,打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充分利用滨州市“三名工程”这一有效载体,加强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队伍建设。采用多种形式,既走出去,也请进来,创造机会让年轻的班主任早日成长起来。同时抓先进,树典型,并定期召开班主任论坛,将先进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及时推广到全校各个年级。
三、立足校本教研,组建学校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实现科研兴校,仅靠校长、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小部分教学骨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教育科研全员意识,使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决定着科研成效,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校围绕校本教研实际成立了中学和小学两个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有名师的示范课,有常规的听评课,还有新教师的汇报课。有课标的学习,也有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研讨。让老师们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教师、特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围绕这一目标确立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同时大力推进“学案导学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传承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国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道德伦理观、人生价值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是数千年来先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是国之瑰宝,立德树人是学校之责。近几年,沾化区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把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校本课程,积极打造高雅别致、异彩纷呈的校园国学文化,以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优良育人环境。
本学期,新建开放式读书吧两处,琳琅满目的经典著作摆满书架,课余时间同学们随手就可以翻阅书籍。以“国学润心田,经典伴长大”为主题的诵读、书写等系列教育活动同步开展。驻足即是教育,停留即是学习。国学教育在这个朝气蓬勃的美丽乡村校园已悄然生根。
以一写、双评、三赛为模式的读写教育也硕果累累。《晨风文学》每学期按时出刊,学生作品文质兼美。
五、强化安全意识,将校园安全始终放在工作首位
安全无小事。我校把安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竿子插到底,实行扁平化管理。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校门、食堂、课间、校车、家校沟通。早上七点前、放学后两个时段坚决做到“三到”、“两不走”:早上七点前、放学后学校门口校长到、带班干部到、执勤教师到。最后一趟校车没走,校长不走,分管的中层干部不走。
1、学校领导班子层层落实责任状,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周周排查、月月上报的制度,切实保证全校师生的安全。在学生安全方面,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运用班会宣传栏等有效形式搞好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消防疏散预案、实验室事故安全预案、防暴雨预案、安全事故预案、校车运营安全等一系列预案,并按要求进行疏散演练。学校与教师、班级、学生签定安全责任状,把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到人。
3、实行中午静校、班级路队制放学、教师轮流值班和校车运营专人值班制度。学校班子成员带班,每天早晨、中午、下午三个“真空”时段安排教师及学生会值班,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切实保障校车运营、学生用餐、午休、上下学的安全。
六、家校共育,营造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学校,社会,家庭的综合教育,才是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如何协调好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使两者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抵消,这对每个学生及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自2016年9月份开始,校委会经过多次调查走访,并克服重重困难,着手学校家委会的筹建工作。先由各班级成立家委会,在年级主任的协调下,及时组建年级家委会,最后分别组建中小学学校家委会。家委会自成立起,各年级组长主持,定期召开会议,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这种沟通交流接地气,亲和力强,家长参与度越来越高,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这种崭新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已经取得当地绝大部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这学期,很多家委会主要成员深入到讲台、实验室、食堂、操场,发挥了家委会的真正作用。在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工作不断推进,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新的学期,学校还将及时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多角度、全方位参与教育活动,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走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同时为更好地构筑“家校共育”平台,增加家校合作的高度和深度,学校本学期特聘请著名亲子导师、教育专家索新娟老师两次亲临学校,为家长和教师现场解疑答惑。这种教师、专家、家长“三体联动”共建模式,使“家校共育”更加立体化,更有深度和广度,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教育问题。
教育教学的大面积促进,需要我们孜孜以求的不断探究和反思。成绩只属于过去,下学期,学校全体教职工一定会众志成城,务实创新,坚持“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朝着“人民满意、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的办学目标,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