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区农村青年大量进入城市,80后、90后正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为切实解决好这部分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我区就业部门积极行动,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提供创业贷款等有效措施,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就业引导和创业扶持,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农村劳动力总数58131人,其中年龄段在16-40岁之间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指1980后出生的农民工)总数为34489人(已就业26300人),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其中男性19423人,占比56%;女性15066人,占比44%。由此可见,在我区农村劳动力务工人群中,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较大,他们大多集中在工业园区的玻纤、机械制造、纺织、化纤等行业,其中又尤以操作工为主,月平均工资水平保持在3200元左右。受物价上涨和经济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较往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但变化不大。新形势下,新成长的农村务工劳动力择业目标大多锁定在第三产业中劳动环境好、工作轻松的商贸服务等行业,并且多具有“三高一低一差”的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工作耐受能力偏低,就业稳定性差。
二、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创业情况
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抓实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创业工作:一是坚持以工业园区定向培训为主,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力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班。通过科学整合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各方资源,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机制,显著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今年以来,我区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260余人;三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力度。扩大贷款对象和范围,将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纳入支持范围。对符合创业申请条件的、创业资金不足的农村创业人员,按政策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今年以来,我区已累计为6名新生代农村创业者(主要指1980后出生的农村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万元,带动就业27人。
2020年8月16日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报告2
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后出生的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中新生力量,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全面了解我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衢州调查队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51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提升意愿强、工作满意度较高、注重工作氛围、创业者占比较高,但仍存在社会保障不全、培训覆盖面不广、城市定居困难多等方面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
本次调研在全市范围内抽选出51名新生代农民工,按区域分,衢江区11名,柯城区、江山市、龙游县、开化县和常山县各8名;按性别分,男性占68.7%,女性占31.3%;按学历划分,初中及以下占27.5%,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占27.5%,大学专科及高等职业教育占29.3%,大学本科占13.7%,研究生及以上占2%;从年龄结构来看,20-30岁占54.9%,30-40岁占45.1%。
(一)受教育程度较高,学历提升意愿强。在接受调查的51名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以上教育的人员37人,占比为72.5%,初中及以下人员14人,占比为27.5%。与“80前”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19年三季度衢州市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80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7.8%。新生代农民工受到相对良好的教育,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学历提升和参加培训接受度较高,在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主动报名参加更高学历的学习或提升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二)就业较为稳定,工作满意度较高。“80后”农民工已基本踏入而立之年,有一定工作经验,且大部分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工作状态较为稳定。调研显示,本次受访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4.1岁,受访者在最近一年没换过工作的有45人,占91.8%,与单位或雇主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21人,占42.8%,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9人,占18.4%。从对目前工作满意情况看,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占71.4%。
(三)行业倾向明显,注重工作氛围。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方面显露出了一定的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服务行业,而对于劳动强度较大的第二产业选择相对较少。本次调研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占63.2%,涉及批零住餐业、金融业等12个三产服务行业,而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仅为34.7%。在工作满意的受访者中,工作氛围好、薪酬收入理想和工作时间灵活是受访者对工作满意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58.3%、45.8%和29.2%,这也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时更看重工作环境。
(四)创业者占比较高,自由职业者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渐浓郁,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到创业群体。调研显示,在参加工作的49人中,有13人为雇主或自我经营者,创业比例占26.5%。同时,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以网约车、快递小哥、在线外卖、淘宝、微商等为代表的众多互联网新业态。新业态工作与传统就业岗位相比,具有就业灵活、准入门槛低、工作时间可自由安排等优点,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新选择,16.3%的农民工就业时选择自由职业/灵活就业。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时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不全。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就业质量高低与否的重要因素。调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还不高,单位或雇主为被访者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占比分别为56.8%、54.9%、52.9%、54.9%和50.9%,31.4%的受访者没有缴纳任何保险。而缴纳公积金的占比仅为39.1%,还有29.4%的受访者没有和单位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当被问及当前工作中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34.6%的受访者表示存在高温、噪音或粉尘污染等安全隐患。在工作强度方面,能享受“双休日”的只占37.2%,35.3%的受访者能单休、隔周休息和无休息的占比均为11.8%。
(二)培训覆盖面不广。调查结果显示,54.9%的受访者近一年内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方面培训,培训的覆盖面总体不广。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用人标准较低,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对员工没有职业技能证书上的硬性要求,或者有技能要求但不一定需要持证上岗。二是部分企业在经费和时间上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不够,对技能人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三是部分受访者反映部门组织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关联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四是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不高,部分受访者反映即使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也不能提升他们在企业的工资和职务。这些都影响了农民工的培训意愿,56.8%的受访者没有拥有职业资格/技能证书,50%的受访者因缺少时间没有参加培训,13.7%的受访者在工作中没有了解过培训信息。
(三)城市定居困难多。当被问及在城市定居的困难时,受访者集中反映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是城市定居的主要障碍,有66.7%的受访者选择“住房问题”,41.2%的农民工选择“子女教育问题”,37.3%的农民工选择“老人无法照顾”。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且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住房公积金,购房和租房压力较大。有农民工反映自己看中的商品房单价已经超过2.5万/平方米,比2016年涨了一倍多,实在没有能力购买。
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法律保障,切实保障就业者权益。一是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就业者维权意识,引导就业者认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同时提高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督促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二是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做好对企业的督查工作,从制度等各个方面防止就业单位以各种借口规避劳动法律的规定,从而保障就业者合法权益。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积极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科技直通车、科技入户、咨询服务等形式,深入各乡镇、农户家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报道,充分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二是加强政企协作,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到培训中,鼓励企业将员工薪酬与职业技能水平挂钩,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三是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培训学员意愿及就业前景等确定培训工作,同时在举办初级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中级甚至高级培训,提高培训层次和水平。四是以赛促训形式开展培训。积极举办创业创新电商、农家大厨等各类比赛,通过比赛为培训学员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高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
(三)统筹解决农民工住房难问题。一是制造符合农民工工作性质的公租房、农民工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并根据农民工特点,研究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二是金融机构放宽农民工购房贷款条件,加大银行信贷力度支持农民购房。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市场的调节功能,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