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时间:2024-03-29 04:05:32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此文共11011字]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是党校教师队伍的一名新兵,我今天来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学习的,所以讲的不好的地方还请领导和老师多批评多指点。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时下,在学术界乃至一些党员干部中间不乏有这样的疑惑,如今市场经济这么发达,民主法制这么健全,国际交往这么频繁,还有必要继续搞群众工作,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实际上,同志们可以想一想,十八大对此已经给出了答案,十八大报告贯穿始终的一个灵魂,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部党史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奋斗史。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决定了党的群众工作蕴含于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的权力运作的全过程。党的群众工作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党的目标,终极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达到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我们党如果能始终如一的得到各阶层群众的广泛拥护,将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一、群众、群众工作的基本含义

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弄明白两个概念,一是要搞清楚"群众"到底指谁?换言之,你为谁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总和。从词语的角度分析,群众首先泛指人民大众,比如我们说的人民群众,它不特指某一个人,指的是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其次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就是非党、非共青团的群体,诸如工会和妇联这样的群众团体,或者叫人民团体;再次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比如在民主测评里面提到的"群众公认",这个"群众"指的就是在单位里面相对于领导而言的一般工作人员。

当然,群众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那时的群众指的是工农群众,而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属于被打倒之列。抗战时期.无论你是官僚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还是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只要是反对日本侵略者的,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这时的土地政策就从打土豪分田地演变为了“二五减租”。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成了革命的对象,土地制度随即进行了一场根本性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到了建国之初,提出了“国民”概念,即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在没有改造成为新人之前,不是人民,而是国民。这意味着,只要你没违法,作为国民的基本责任、义务,还都得承担,作为国民的权利,可以享受。这也是革命党和执政党的一个重大的区别。时代发展到今天,党群关系中更多体现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由此,有人说,不要再用“群众”这个概念了,应该用“公民”。事实上,“公民”一词更适合执政条件下、法制条件下,基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可是,党群关系,说了多年,已经约定成俗了,因此姑且用之。

党的群众工作,一般泛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特定目标而努力的一个过程。狭义的群众工作,就是工青妇部门专门去做的群众工作,现在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党群工作部,这也是专做党群工作的。但是,一般地讲,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的政策的方方面面,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的权力运作的全过程,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这意味着,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就可以搞好党群关系的,要依赖于全党的工作。因此,党的群众工作用泛指来界定,更贴切一些。

二、关于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上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怎么来的。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能得到哪些启示?

这个问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个固定的搭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怎么看待群众、对待群众。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实践当中,所形成的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不要搞混了。

当然有的同志会问,为什么非得强调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呢?也就是说为什么非得强调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观点呢?因为不光是我们共产党有党群关系,其他别的党也有党群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是最突出的。

为什么?同志们,政党现象不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座的各位都是党员,都是领导干部,一说到党大家觉得很高尚,很光荣。但是我们古话说,君子不党,结党营私,这都不是好事。要写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千万不要把党写成繁体字。因为底下是有一个大大的黑字,那是不干好事的。中国文化对党的解释是这样…尚黑,背后捅刀子,这是尚黑的。“党”是个外来文化,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1679年在英国就出现政党了。大家想一想,英国1679年正从封建社会到资本社会的过度阶段,清兵入关没几年,英国就出现政党了。那这个政党是干什么的?党的英文词是Party。什么叫Party?讲完课我们晚上打算办个Party。记住.西方的政党原本就是一个Party,就是少数精英的聚会。这少数精英的聚会干什么?分权的。西方政党就是分权的工具,西方的民主政治就是靠这个党不断的分权的过程。但是我们中国政治的发展,却是一个不断的集权的过程。

一个分权,一个集权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一个是分权,一个集权,是什么现象?就是北京的堵车现象。

北京为什么堵车?北京有五环、四环、三环、二环,那么环的中心在哪儿?在天安门广场,在紫禁城,在中南海啊。那什么地方?那是权力的制高点。所以你再环你得往制高点奔啊,一往那奔就卡脖子,能不堵吗?北京堵车最严重的不是国庆节那几天,是国庆节前那几天,也 ……此处隐藏6571个字……车,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得到影",这种距离不是群众拉开的,而是部分党员干部坐在"机关衙门",疲于"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造成的,在群众心里,干部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群众"这一概念也成为部分干部仅仅是在窗看到,讲话是念到,汇报是提到的概念。党员干部与群众要接近距离,消除"隔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沉下去,走进基层,走进社区,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

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在同吃同住中体验百姓酸甜苦辣,在促膝交流中掌握工作利弊得失,在朝夕相处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把我们举过头顶,若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三)解决好"人情味"问题,把真情送到群众心间

群众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应当把"情"字放在重要位置,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必须重视社会感情,让其成为调和社会关系的"润滑剂",避免演变成激化社会矛盾的"催化剂"。重庆渝中区创新实施"人生关怀系统工程",每一个群众在出生、入学、婚育、养老节日、生活困难、重病、离世等8个人生重要节点,党委政府都会送上"礼包",上门慰问。一方面在群众大喜时送上祝福,悲伤时给予安慰,困境时扶助激励,能让群众感受到"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温情;另一方面,关怀对象由困难群等特殊人群扩大至全体群众,由特惠变普惠,让人人都感受到党委政府全方位、全过程关心。同时,关怀内容由扶贫拓展到人情关怀,由物质帮扶扩展到情感交融,多一份真心真情的感动,少一份程序化、公式化的冷漠。

(四)、解决好"信任度"问题,把承诺兑现在群众眼前

从近年来发生的贵州瓮安、湖北石骨、河北定州、云南梦连等颇具影响力的群体性事件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群众宁愿相信网络传言、短信甚至谣言,也听不进党委政府的真实解释说明,使小问题变成大矛盾,个体事件放大为公共事件,明显表现出群众对当地党委政府的不信任,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政策常常成为"空头文件",为民解难事的承诺往往只是"空头支票",为人民服务仅仅停留在"会议上",久而久之就使老百姓对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干部失去了信任。毛主席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到到的物质福利,我们第一位的工作不是向人民群众要什么东西,而是给人民的东西。现在的民生工作就如同"分发烧饼",解决好信任度问题,就是不让党政失信,干部失职,群众失望。

(五)、解决好公共服务"均衡化"问题,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有群众讲:"现在少数富人致富了,少数穷人政府关怀了,大多数人被遗忘了。"对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很多群众认为没落在自己身上,感觉不具体,很缥缈。为此,应该设身处地,从百姓生活的细微之处来观察,关心,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送出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感受到、享受到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公共服务。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致力于打造社区"10分钟便民服务圈",让老百姓步行10分钟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变"送温暖"为"送公平"。对生活困难的群众,送温暖解燃眉之急,非常必要,但从总体上看,群众更需要公平的发展机会,发展环境和保障条件,社会管理者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公平,以公平为主线的社会管理必然会得到群众拥护。

(六)解决好群众"参与性"问题,让发展富集群众智慧

有群众反映,"高楼大厦越盖越多,但我住不上;高速公路越修越多,但就用不上,明天的事说的越来越好,但就靠不上。"一方面,干部希望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情,谋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党委政府抓工作、上项目又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工作很努力,但群众不买帐。毛泽东讲:"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如何让党和政府的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实践证明,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发展有我参与,实现党群关系"双向互动"。要变"灌输"为"协商"。"通不通三分钟",这样灌输式的群众思想工作在特定时期管用,但是今天的群众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思想工作,还包涵利益分配、权益保障等内容。因此,与群众坐下来一起协商,一起讨论,形成体现多数人意愿的决策,是群众工作的新内涵。

同时,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在解决社会矛盾,研究发展问题上,尊重群众心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领导者要改变"为民作主"的传统思维,创造"由民作主"的条件和氛围。

(七)解决好"没法办"问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提高与群众沟通和协商对活动能力。把握平等交流、互相妥协的沟通实质;

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提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官不与民争利"。惠民政策要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评估,不搞扰民、伤民、害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提高引导非正式小群体的能力。积极型给与支持,消极型进行引导和改造;

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亲临现场,信息及时公开,态度诚恳、诚信,合理处置;

提高开展互联网上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占领阵地,提高技能;

提高以非权力因素影响群众的能力。要以言谈服众、以能力服众、以品格服众。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此文共1101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鹰瞰范文网 www.yinca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