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8 15:47:39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此文共9233字]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本设计旨在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理解、体会由坦克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认识两个大字。(出示课件:矛、盾的金文)

猜猜这两个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我们来看看矛、盾两个字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看样子就能才出来的字叫象形字,象形也是一种造字方法。象形字是祖传的,但文字也有进口的,如:坦克。矛、盾、坦克之间有何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课题中有三个新朋友,你认识吗?这也是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请举起你的手和我一起认真地写吧。

读读吧!(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三分钟的时间读通课文,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读一读你画的词语,其他同学听听哪些词语和你画的相同,看看哪些词语的人气最旺。

我呢也找了一些好词语,请你读一读。(课件出示)

三、由重点句引发思考,激起探索欲

文中有个句子把矛、盾、坦克都用进去了,请找找这个句子。(本文来源:WWW.)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坦克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一”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

“合”就是课题中的集合。

四、洞察发明之思

1、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是怎样结合的呢?请读第1—4自然段,画出矛进攻厉害,盾自卫的句子。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

②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矛的厉害?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③让我们来演演那紧张危急的时刻吧! 请拿出你的双手当作盾,老师的矛要进攻了,准备好了吗?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学生做动作,说体会)尽管我们左抵右挡,但还真是—— (学生:难以招架)谁来读出发明家的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补充)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3、这样的盾很安全,可安全之余又有了困惑,是什么困惑呢?(生齐读第3自然段)

4、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5、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发明家的思考和发明过程。(课件出示表格)

6、你们能介绍坦克的发明过程吗?(按课件提示回答)

7、坦克发明出来了,我们来看看坦克。(课件出示坦克图,简单

介绍)

五、抓住“大显神威”理解课文

1.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生补充)

2.坦克在战场上是怎样大显神威的?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

(生回答)

真可谓是:(课件出示词语)落荒而逃、溃不成军、抱头鼠窜、哭天喊地、丢盔弃甲、魂飞魄散。

总结朗读:同学们,1916年那一战呀,当时的德国兵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是所向无敌。而当他们遇到坦克竟被吓成了这样,你说坦克厉害吗?你能读出坦克的大显神威吗?

六、品味作品之道

1.矛和盾在一起为什么没有自相矛盾,反而变成了大显神威的坦克?(生回答)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交流后再次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享受着集合带给我们的便利。比如说这枝铅笔,它就集合了橡皮的优点—— —可以擦,笔的优点—— —可以书写。请与同桌讨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呢? (交流点评)

同学们,我们的身边充满了集合,我们的未来也充满了集合! 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外可以再去找找!

3.句中的“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请再与同桌讨论讨论: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将哪些同学的优点集于一身?

4、在这节课结束之际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取长补短显神威,强强联手走天下。以此勉励!

第二篇: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

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到:“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1 ……此处隐藏5153个字……

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六、小结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

矛进攻

坦克大显神威

盾自卫

(三年级李学梅)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激活思维 整活课堂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教学片段再现:

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是怎样结合的呢?请同学们读1-4段,划下矛进攻利害、盾自卫的句子。

(生边读边划句子。)

师:谁来读出矛进攻的利害的句子?

生: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有更利害的矛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矛的利害?

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师: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这个时候,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生:他觉得盾太小了,如果大得像个铁屋就好了。

师:文中得句子是怎样写的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把感叹号用方框框起来再读读。

(指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第一个感叹号要有点感情,第二个感叹号比较高兴。

师: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

(生齐读。)

师:这样的盾很安全,安全之余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样说的? (生齐读第三段。)

师:发明家又有自己的办法了,自己读读第四段。

(生自由读。)

师: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你们来介绍一下坦克的发明过程。 (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可是,_________对了,_________)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是坦克了。

师:一号坦克造起来了,有二号坦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吗?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了。对了,给铁屋子安上枪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就是坦克了。

【此处我把坦克的发明过程用一个填充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个格式,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称之为“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使学生的思路活跃,兴趣大增,生动自然的让学生对坦克的发明过程有了清晰地了解。】

师:两辆坦克已经造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坦克。(课件出示坦克图,师简单介绍。)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生: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能说得简单点吗?

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坦克,吓得直叫。

师: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

生:是为了说明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说出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师:矛和盾在一起变成大显神威的坦克,为什么没有自相矛盾呢?

生:因为坦克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

生:矛的优点是进攻,盾的优点是自卫。

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此处设计思维训练活动:“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看这里的趣味数学题。 (课件出示:矛+盾= 橡皮+铅笔= )

生:矛+盾=坦克 橡皮+铅笔=橡皮铅笔

师:日常生活中还有怎样的发明呢?

生: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生:轮子+椅子=轮椅

生:镜片+镜框=眼镜

师:请你用这个算式写一段话,可以模仿文中的写法,并举个例子说明新产品的作用。下课。

【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明的乐趣。】

教学反思: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激活思维 整活课堂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临沂三小 陈庆林

2014年2月

本网推荐相关范文:

矛和盾

矛 盾

阅读《矛 盾 论》有感

《矛与盾》续写500字作文

我谈"矛"与"盾"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此文共923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鹰瞰范文网 www.yinca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