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写好观察记录
幼儿教育的任务在于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观察幼儿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规程》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如果教师不去观察分析幼儿,不掌握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就不可能了解幼儿,就不可能有效地对他进行教育,也就不可能实施《规程》要求的“因人施教”。因此,对每个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是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重要环节。新的课程观察要求教师们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的,而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教师可以从中检查自己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促进了孩子的发展。观察记录可以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便于教师认识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观察记录还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如何用好观察记录呢?首先: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并实施教学计划,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从而影响了观察的质量。 我认为教师在做观察记录时应尽量避免以下问题。
一、记录中缺少幼儿的学习过程
王明瑞现在吃饭有进步了。他刚来幼儿园时不喜欢吃菜,每次吃饭时都要老师哄着喂他。随着时间的推移,瑞瑞开始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了,也不用老师喂饭。虽然刚开始时吃得有些慢,但瑞瑞可以独立完成了。
在记录里可以感受到我对瑞瑞进步的欣喜,这说明当初瑞瑞的吃饭问题的确很让我头痛和费心。现在瑞瑞有进步了,他是怎么逐渐转变的?在这个过程中我都尝试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而从我的这篇记录中我们无法了解这些问题。如果我把该幼儿从入园到现在每天吃饭的情况和自己采取的措施都一一记录下来,我们就会看到该幼儿的发展过程,从中总结出教育经验。像幼儿入园适应、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都适宜做跟踪式的个案记录。
二、记录中缺少我指导幼儿的具体策略
区域活动中,赵跃来到美工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剪纸。别的小朋友拿起纸和剪刀就剪,而跃跃拿着剪刀一直没有动手。过了一会儿,他走过来对我说:“我不会,我怕我剪不好。”我说:“不要怕,大胆剪,你一定会剪得很棒的。我们先一起分析一下你要剪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跃跃拿起剪刀开始剪,不一会儿就剪好了。
幼儿出现“我不会、我做不好”的问题,多半是缺乏自信,所以我一般总是先鼓励幼儿,但对于需要技术支持的剪纸活动,幼儿除了要有自信心,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与方法。虽然我在指导中有很明确的教育意识,但没能把如何启发、指导的方法具体地写出来。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或指导策略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记录中的分析不到位
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开始集体分享,小雅却趴在地上。我对她说:“我们大家要坐在一起分享了。”小雅说:“我在捡掉在地上的珠子。”不一会儿,小雅手里攥着3颗珠子来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把掉在地上的珠子都捡起来了,我要把它们送回家了。”
分析:幼儿个头小,视线范围小,所以能发现很多细节。
在这篇观察记录中,我仅仅关注到幼儿的关注点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忽略了幼儿对事物的态度以及我与幼儿的互动过程。其实,在这个片段中,小雅不仅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她观察到散落在地上的珠子),而且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她能自觉地去捡拾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