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规范的小学生活,面对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许多习惯都没有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具有很高的可塑性,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年级的教学之重。因为只有在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在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去细心培养,制定一系列措施,让他们能在活动中获得进步。本人从行为习惯的界定、行为习惯的分类、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以及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措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行为习惯教师 家长学生
一、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反复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而行为习惯就是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去养成的符合环境的一些关键性的动作。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把精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带给他更的进步,反之,坏习惯不仅会降低他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身心发展。
二、行为习惯的分类
(一)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必须从自由的幼儿园生活中转变过来,不能没有时间观念,要学会讲究个人卫生,在生活作息上听从老师的安排,能够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二)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正式步入小学生活,也是从一年级开始,学生要开始学会学习。在课堂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端正坐姿、不懂就问、诚实守信等,这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习惯中进行培养。
(三)品德教育。
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上要有优秀的成绩,在自我修养上也要有良好的品行,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生活步入小学生活,在课堂中容易分心,常常会自己玩头发、和同桌讲话、发呆、到处乱看,从而使得课堂纪律混乱。特别是在课中的20分钟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厌倦与对下课的期待,使得课堂气氛稍微减弱。
(二)没有明确时间观念
学生对上课和下课铃声没有明确认识。常在上课铃响后几分钟才缓缓走进教室。甚至有的小学生在早自习铃响后不回教室,反而在下面玩玩具。
(三)语言表达能力稍弱
在一年级的课堂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不够自信,在老师提问时,哪怕自己会,也不敢勇敢的举手,而部分同学则是举手又不能完整的做出表述。
四、行为习惯的养成措施。
(一)教师
1、以身作则。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跟着做,做到言传身教。
2、奖惩结合。在学生取得进步或有良好的表现时,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必要时进行实物奖励,如贴小红花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扬方式。此外,当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做不好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们明白,只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3、有耐心。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行为上管不住自己,特别是在课堂中常不遵守课堂纪律。这时就需要老师用耐心去感染他,让他慢慢的去改正。
4、寓教于乐。对于天真可爱的一年级学生可以多让他们参与一些活动,在课堂中多用游戏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多创编儿歌让学生对常规进行识记,在儿歌中养成规则。
5、及时提醒。一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稍弱,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时,发现错误后及时提醒,并引导学生做出改正。
(二)、家长
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在学校有老师进行系统管理,而在回家以后就需要家长进行时刻监督,如果发现孩子有行为不一致的,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同时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更加严格,让他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学生。
学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主体,所以在养成在于单他们能够充当教师的小帮手,可以将教学生分为几组,选出组长,监督其组员,而组员可以挑选一个人作为自己的监督对象,让自己在有管理权的同时,帮助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帮助自己改正不好的行为。学生在自己当管理员时,往往能比教师发现更细致的问题,对于他们的发展,作用是极为明显的。
五、结语
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他整个小学生胡,甚至一生都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并非朝夕之间,而是需要教师的千锤百炼,
教师需要做到时时讲讲、时时师范,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成长,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人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研究,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更加规范小学生活,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2020年9月17日
论文字数:1997字
参考文献
[1]董秋蕊.谈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小学),2016,(03):220-221.
[2]赵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3]吴端华.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教育[N].校长论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