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查阅。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
(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4)登月计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第2篇: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范文,送一篇给你。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课文的能力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和方法: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和登月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2.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4)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1.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总结
《月亮上的足迹》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奏响歌曲《我的中国心》)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立志成为明天学科学,爱科学,并和平利用科学的新型建设者。
六、延伸练习
1.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2.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附:板书设计
准 备
月亮上的足迹 {升 空 } 伟大的壮举
登 月 人类的智慧
返 航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