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时间:2024-04-01 11:53:10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此文共16899字]

第一篇: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一、课程改革进展情况

1、成立了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培训组织机构,建立各种制度,确定了实验目标,确定了实验方案。依据《实施方案》制定了《沙后河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组织教师通过培训,确立了实验教师,成立了校级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做好课题的立项、准备、研究等相关的工作。

2、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家长会、教师会、学生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了课程改革,使广大师生及家长、社会对课程改革有了初步认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周举行一次校级教研活动,每月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每学期承担一次督导组级课改交流会,内容是课改、课题和"双自主"教改,使实验教师能够及时交流、研讨,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加强了课改的研究的力度,经过一个学期的验证,效果是十分显着的。

3、课程进展情况:学期初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两个计划执行,各学科、各个单元有测评、有信息反馈,并及时做好记录,整理和装入档案。课程改革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1、观念转变非一日之功。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摈弃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之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传统的做法的惯性作用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多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有的老师在示范课或有领导听课时能自觉按新课程要求去上,但平时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究其原因,在于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映、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因此,观念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总有部分教师担心课改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不敢大胆实践。

2、培训形式单一。

整个课改培训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专题讲座培训。讲课改形式是请专家做报告或是二级培训员的讲授。以上培训形式和方法的单调性造成的结果是当时听了激动新鲜,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还是涛声依旧。难怪有的教师说:"专家做报告听的概念多,注重实效少。"因此,可以肯定的说集中式的培训是必需要,但还远远不够,需要有多种形式的培训,如校本培训、参与式培训等。

3、课改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

课改的配套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保障不到位,阻碍着教师的课改参与。

三、对课改教材的评价

1、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2、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

3、教材内容生动、多样、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

4、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能广泛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

5、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现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

6、各学科教材均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

四、课改档案建设

专人、专橱,严格按照"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档案提纲的通知"来执行。

主要内容有:1、课改实验组织;2、课改实验研究、3、实验教师培训。

五、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安排

1、加强学校领导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加强课改课题的研究力度,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3、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早日使课改工作出成效。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档案建设。

5、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设施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6、教学是学校的工作中心,课程改革又是当前的教学中心,要搞好课程改革,除思想观念上的再培训和再发动外,还需构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并制订相应措施。

7、要将课程改革开展及成果,列入教师年终考核项目,并逐步提高权重,其次制订课改实验的考核及奖励条例;再次是继续加大对课改的领导力度,增加人、财、物方面的投入,还要想方设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抓好宣传、督查、研讨等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良好局面。

8、加强调研和指导,组织经常性的开课研讨,加强课题管理,组织各类评优和论文评荐,组织学习材料及教辅用书、用具的推荐及征订,提供多种版本的实验教材供一线教师研读。

9、课改,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学生个性持续发展是主目标,要引导教师大胆创新,注重经验积累,注重资料积累和处理,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要把课改看作是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的大好机遇,增强责任意识。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从2014年下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现在就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作一些介绍、说明。

一、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我校在2014-2014学年根据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方案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规划,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就制定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学校课程计划》、《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为后来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行政一班人对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学校在2014年寒假期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到呼市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和各科的专业培训,之后相继又派出各科教师参加了全市的专业课研讨和课例分析。假期组织高一全体教师参加了网上远程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2014年第一学期,组织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赴山西等课改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2014年第一学期,学校就着手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为学校实施新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2、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行,学校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此处隐藏13053个字……探讨有关预习的问题,我把苦恼向她倾诉,而于校长却说,你想过么,也许学生不爱预习是因为他不会预习,你也说了,这个地区的孩子底子薄,习惯差,这是有可能的!也许你教他他就会了,会做预习就能预习了啊。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回到班级我就调查,结果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都不会预习,认为预习就仅仅是读课文,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是愚笨啊。所以,我就教学生怎样预习,如记叙文,首先是了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关于作家要至少了解名、时、地、平、著几个要素;作品要了解文章出处和相关文集等;然后要疏通并掌握字词,扫清障碍;搜集写作背景的资料,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发展过程,实践结果等六要素);还要大概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立场等等;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要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色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必须熟读课文。教会学生预习并重视预习,坚持下来真是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这样也减轻了学生课堂的压力,有的同学还能带着问题去听课。所以,我认为,语文的有效和高效是和预习分不开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

进入课堂,了解学生才发现,预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有效的预习的确对部分学生有帮助,但是对于有些同学来讲,预习只不过是老师家庭作业的一种变化,应付一下就可。真正的根源还是兴趣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家长甚至有些教师都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短时间投入精力也不见成效,索性放任。正因为这种偏见,学生不重视语文。长此以往,学习语文也就索然无味了。为使让学生乐学,每个学期第一节课我都结合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或者作文,比如这个学期第一节课我就结合钓鱼岛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很感兴趣,最后学生热烈发言,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形成文字,这样一篇议论文的雏形就有了;然后第二节课我就带着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审视自己的习作,然后再燃学生修改作品;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形成了一篇议论文,而且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之后再学习课内议论文,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我都精心设计导语部分,希望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从而让他们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前,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较多,参 1

与性差。事事都是老师来解决,最后老师累得精疲力尽,学生所收甚微。新课程改革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及时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在班级内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基础好的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尝试让他们解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和老师一样可以为他人解决问题,无形当中也增强了成就感。

四、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也是高效表现

如果说语文教学难见成效,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老师来说就更加明显了。学生基础差,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不重视,没有自学能力,缺乏课外阅读,所以就连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认读都不会,其他的就更别提了。所以,针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的放矢的让他们得到提高也成为了我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强调部分字词的音形义,处理习题时也并不一带而过,反而要着重讲,这就给学生一种信息——即老师都很重视基础知识,说明这很重要。这样坚持下来,学生果真愈发重视基础知识,也能有耐心坚持下去了。

五、追求课堂实质性收获,扩展高效内涵

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听了很多前辈和同行的课,觉得有很多收获,曾经一度模仿人家去教学。往往一节课下来觉得教给了学生不少知识,可是真正一检测效果并不好。新课程改革之后,我进行了很多思考,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用什么来体现效果?基于我们教育的现状,我想,还是要追求课堂实质性收获,即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依据,以学生真正学会知识为目标,从而来衡量我们的教学成果。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延展性强,所以就不能以单一或传统的标准去要求语文课堂教学,那样很容易把语文教学逼到死角。语文试卷上看似就那四道大题,但其实里面所涵盖的内容却似汪洋大海,比如口语交际这道题,除了能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外,还能间接体现学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做人的基本素养,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也都能有所体现;再比如诗词鉴赏这道题,除了能看到学生对本首诗词的基本掌握情况,还能看出学生的细心程度;还有作文,那就更有深度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作文更能体现学生的内心,而不是专注于语法、结构,或是某种套路,往往得分高的作文,恰好是那些语言质朴,情感真实细腻的文章。所以,综合这些来看,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的基本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学生的内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题目的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备课写教案时绝对不能缺少的一项就是认真对待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项,我不知道数学等理科老师是否会特别注意这一项。基于此,我觉得语文课哪怕这一节课只是教会了学生怎样看人、怎样处事、如何关爱别人和世界就是了不起的收获了。

六、科学设置作业,巩固教学成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给学生“减负”,也就是说要减量不减质。这真是一个难题,怎么办?我觉得首要就要对作业设置特别注意,一定要科学从优的设置作业。作业完成情况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所以,我就采取了分层次留作业的办法,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力求定性定量,要区分对待。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要做,选做题由中层学生选做,高层学生全做。由于作业分类,克服了"大统一",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达到培养基础性学力;中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在培养基础性学力的同时,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为例,可以布置以下五道作业题:1、背诵默写这首诗;2、用通俗的白话复述这首诗所述事情的经过和作者的情感;3、简析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4、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人形象。5、揣摩诗歌的语言,学习多角度赏析诗歌。第一道题是必做题,其余各题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兴趣选做,第二天,全班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七、及时反思,不断改革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语文教学更需要经常进行反思。不但教师要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成功之处;反思教学失败之处;反思学生的反馈。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及时反思,想自己在课堂上有哪些失误;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启示等等。然后集中进行师生(本站向您推荐:wWw.)交流,能大大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赶上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我正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以期给学生减轻负担而增加实效,从而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此文共1689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鹰瞰范文网 www.yincaa.com 版权所有